清朝杨锐是个什么样的人?杨锐的诗歌

更新:2018-08-21 20:39:20

  清朝大臣杨锐,生于公元1857年,去世于公元1898年,字叔峤,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杨锐出生在四川绵竹一个书香门第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少时杨锐受清朝名臣张之洞赞叹,长成之后进入张之洞幕府,因为高洁的品格和卓越的才华而被张之洞看中,成为张之洞委以重任的幕僚。杨锐在张之洞府下之时,多次为张之洞出谋划策,但凡是呈入京都的重要奏折都是由杨锐代笔。  公...

  清朝大臣杨锐,生于公元1857年,去世于公元1898年,字叔峤,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杨锐出生在四川绵竹一个书香门第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少时杨锐受清朝名臣张之洞赞叹,长成之后进入张之洞幕府,因为高洁的品格和卓越的才华而被张之洞看中,成为张之洞委以重任的幕僚。杨锐在张之洞府下之时,多次为张之洞出谋划策,但凡是呈入京都的重要奏折都是由杨锐代笔。

  公元1889年,杨锐成功考取内阁中书,后晋升内阁侍读。杨锐进入仕途之后,积极展开各爱国运动。后来经历甲午战争之痛,与梁启超等人一同谋划维新变法事宜,成为维新派重要人士。维新变法失败后,在北京菜市口遇害。

  杨锐是一个非常聪慧之人,自幼受父兄教导,少时就已经崭露峥嵘。他与其兄杨聪得张之洞称赞,赞为蜀中当代的苏轼和苏辙。

  杨锐是一个爱国有才的知识青年,这一点无需置疑。杨锐在张之洞府下当幕僚的时候,就竭尽所能的维护国家利益。当时法国侵犯越南,进逼清朝边境。杨锐极力主张援越抗法,并且还一力促成了张之洞重新启用已经退职的爱国老将冯子材抗击法军。最终在冯子材的带领下,成功击败法军。捷报传来,杨锐满怀激情,代张之洞草拟了《广军援桂奏稿》,此稿成为近代史上一篇重要文献。

  

在进入官场之后,杨锐更加积极的开始了自己的爱国运动。甲午战争之时,清军势弱,议和的消息传来,令杨锐忧愤异常。而与此同时,慈禧太后竟然因为一己之私,为了大办自己的六十大寿,挪用海军军费修颐和园。当时劝谏之人都被慈禧杀害,因此没有人再敢开口。只有杨锐一个人,积极运作,鼓励御史,并且代写奏章,直言上谏。后来因为触怒慈禧太后,差点被打发充军,好在恭亲王奕?求情得免。就是这样,他都还没有放弃。后来更是直接站到了慈禧的对立面,进行维新变法运动。

  杨锐是一个非常矛盾的人,他既进步又局限。虽然他一力主张维新变法,进而变法图强,但是他的维新变法是有局限性的变法,从根本上来说并没有动摇封建通知的基础。他仍然保留了皇权的至高性,只寄希望于皇权之下的改革,获取帝国的新生。最为重要的是,为了能使得变法得到光绪皇帝的同意,他亲自改正删减了许多变法措施。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虽然杨锐看到了变法的势在必行,看到了只有变法才能使中国向日本那样迎来新生。但是出生于封建地主家庭,并且已经成为官僚系统中一员的杨锐,从根本上来说就已经具备局限性了。加之当时的社会环境,也不得不使其只能划定一个方框,在划定的方框中进行变法。

  尽管杨锐的变法是具有局限性的,但是在当时杨锐能够站出来,不顾自生命危险,用自己的鲜血唤醒国民的意识。其壮烈的牺牲精神,还是值得众人赞扬的。

  腊月十五夜月

  锦官城里暂停鞍,红粉楼头独倚阑。

  一十二回明月夜,可怜都向客中看。

  过太原作歌

  太原公子虬髯客,笑指并州作王迹。龙起虚传晋水清,至今犹见汾云白。

  此地从来王者都,百年腥秽经胡雏。三河节概向谁是,段千田子今时无。

  摧轮倏登太行道,黄沙屯云没青草。往者灾荒连四年,饱闻白骨高於田。

  古堠离离识官路,颓垣漠漠寻炊烟。?A来风尘厌辛苦,鸣铗宵深代人语。

  只为肝肠报信陵,肯令口舌夸齐虏。莫辞且坐燕蓟游,有梦早到金台土。

  固关东连人去稀,山川霸气两依微。晋阳莫问前朝事,惟有秋风数雁飞。

    

推荐文章